云廷投资发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云廷投资2024年度资本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发表时间: 2023-12-28 10:57:08

作者: 云廷投资

浏览:

2024年,是预期开始逐步改善的鼎新之年,转折之年。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这一次周期波动的幅度和时间可能会有点大,但有周期就会有反转;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周期调整反而是机会。

2023年,已近尾声。

这一年,资本市场复杂多变,波谲云诡。中美关系依然紧张,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美联储多次加息,世界经济分化加剧,ChatGPT带动了AI迅猛发展……不确定性在不断考验着资本市场脆弱的神经。

这一年,大多数人曾满怀希望走出“疫情”的束缚,本想大干一场,却被大干一场,深刻的感受了“冰雪融化的时候更冷”。

“危机感”时刻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2024年,即将到来。

虽然会很难,但请一定相信,前面依然有光。

不躺平,不松懈,调整坐标再出发,机会就在不远处。

 

01

宏观经济,在预期错位中前行

有点懵。

年初战胜疫情的乐观没持续多久,就被满街的萧条和空荡所替代,想象中的复苏和报复性消费不仅没等来,反而是企业订单流失、停工、失业、破产等传闻不断充斥着耳边和弥漫着整个网络,这就是我们所经历的2023年,预期与现实严重错位。

究其根源,与其说这是后疫情时代综合症偶然造成的,不如说这就是经济周期本身所呈现的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必然态势。疫情结束后,美国进入加息紧缩周期,通胀与衰退交替上演;国内则长期面临生产能力过剩、长期债务、人口周期的挑战,叠加经济转型和海外需求下降的阵痛,短期上行力量难以有效对冲中长期下行压力,需求不足、内生修复动力不强,自然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担心,在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是要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要重走日本上世纪90年代之后“失落的二十年”的老路?亦或是再度上演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

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危机的根源在于产能总体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中国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和人口经济体之一,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足够大,内循环潜力广阔,经济发展的韧性强、空间广、定力深,后劲足,可以容纳更多产业集聚的优势,有更强抵御外部风浪冲击的韧性;中国拥有庞大且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对冲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下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能占全球的将近40%,在光伏和风电的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出口国;中国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该爆的雷基本也爆了,美国停止加息后,外资流出接近尾声,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目前国内产能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主要是分配机制扭曲以及制度层面人为造成的,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优化来解决。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基调,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高科技、绿色经济和消费将成为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

2024年,可能是个平庸之年。向上,看不到很大的上升动力;向下,已经这么差了,还能差到哪里去。预计全年经济进入温和的弱复苏模式,GDP增速将维持在5%左右;各产业将呈现不均衡的结构性增长模式,科技产业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将继续承压,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进一步释放,消费将缓慢复苏。

2024年,又是预期开始逐步改善的鼎新之年,转折之年。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这一次周期波动的幅度和时间可能会有点大,但有周期就会有反转;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周期调整反而是机会。

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相信在中长期改革与短期调控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成功穿越周期,再次平稳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像上海最近的寒潮来袭,虽然创了几十年最冷的天气记录,但也没啥十分特别的,仅此而已。咬咬牙,当冬天过去,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

 

02

股权融资,理想败给了现实

 

年初全员募资,年底全员退出。

一语成谶,谁也没想到投资圈的 一句玩笑话,却在2023年成了真。

回想当时,疫情刚放开,各路投资大神每隔几天就会发朋友圈晒晒到处出差看项目的照片,那时的他们都在憧憬着大干快上,要把被疫情耽误的3年时间抢回来;几个月下来,项目倒是看了不少,结果准备打款时,回头一看钱没了。不仅新项目投不了,不少上市无望的老项目也要保不住了,原来是LP们余粮不足,基金到期了就纷纷闹着要撤资散伙,不玩了。

一顿操作下来,投资经理们不仅项目没投出去几个,却个个背了几个退出任务回来;资本寒冬下行业出清加剧,市场在重塑,投资方向、资金来源、产业选择、资产配置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2023年的股权融资市场的现状。

对于股权投资来说,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看到了好项目,却没钱投;不过这还不是最最痛苦的,最最痛苦的事是钱投出去了,却退不出来了。前面LP闹着要退出清盘,后面项目一堆债权人堵门,两头受气。为今之计,只能是看得到希望的优质项目先挺着,继续等IPO套现再走人;中间的一大把普通项目瞅准机会积极盘活,甭管转让、出售,隔轮投、还是并购,有人接盘就行,折价大甩卖;至于不良资产和劣质项目,尽快止损清算,要回点就是赚。

究其根源,一是宏观环境的不景气,资金端财源难聚,2000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洗劫了富人,A股洗劫了穷人,房地产绑架了城市中产,连地主家都没了余粮,募资难自然也就成了创投圈难以迈过去的那道坎;同时,市场化的资金越来越少,国资背景的资金占比越来越大,并正在成为行业的非常重要的力量。二是投资回报不佳,好项目难觅踪影,IPO赚快钱大钱的好日子一去不返;虽然一二级市场套利机会还存在,但轻松挣钱的事也没那么容易了,主要是韭菜长的太慢了,跟不上收割的节奏;今后要想赚钱,投资人必须提前预判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进行挖掘、培养。三是IPO节奏放缓,退出机制不畅,注册下IPO持续大放水,二级市场正在逐渐变成死水一潭,上市退出管道变窄受限,股权投资资产退出正面临罕见的堰塞湖

可见,当前股权投资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前端投资人日益增长的变现需求与后端项目变现退出放缓之间的矛盾。一边是投资人钱紧希望尽快变现落袋为安,一边是退出渠道的不通畅,美好的愿望越来越难以实现。

这些年发展下来,投资行业已经从大干快上的低层次竞争阶段,进入到淘汰洗牌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竞争维度不断拔高。

现实就是这么矛盾,并且难以解决,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

历史会重复,明年也一样。

2023年已是如此,2024年的股权融资行情大概也差不太多。

现实是客观存在难以改变,唯有改变愿望、调整生存姿态,才能与之匹配,生活也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可以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如降低对投资回报率的过高期望,拉长投资周期并尽可能给退出多留一些时间等。

 

03

并购市场,魄力要再大点

 

谨慎是当下并购市场的普遍心态。

不仅并购方如此,被并购方也是一样,多数企业战略上更加保守,观望与纠结居多。

2023年,并购市场活跃度继续维持较低水平,呈现出以下特征:

总量持续下降。这不仅体现在数量,还体现在金额上都在持续下降。如截至202311月,A股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仅有95件,对应交易金额不足千亿元。相比2015年,项目数已不足高峰期的四分之一,项目金额更是下降到高峰期的十分之一,即使相比2022年,下降幅度也相当惊人。

效率有所提升。这主要得益于2023A股市场开始实施全面注册制和重大资产重组新规,并购重组的审批流程大为缩短,效率大幅提升。相比于2022年并购重组项目211天的平均耗时,2023年并购重组项目91天的平均耗时就显得快捷多了,效率提升了1倍不止。

炒作热情降温。在重大并购重组预案披露后,仅有占比50%左右的上市公司股价上涨,还有10%的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下跌,这与以前“重组必爆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另外,A股市场壳资源持续贬值,借壳上市不复昔日风光,相比于借壳上市案例高达43件的2015年,2023A股以借壳上市方式的案例仅有3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二级市场的并购重组炒作热情下降严重。

产业整合加速。市场围绕主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整合渐成主流,这其中尤其以国企和上市公司之间”AA”式的产业整合最为引人注目,如2023年地方国企主导的并购重组项目约为27起,涉及央企相关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约为10起,其中大部分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合,如高新发展收购华鲲振宇进军AI算力领域等。

并购是个细致活,单巴掌拍不响,必须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024年,面临退出不畅,业绩下滑双重压力的被并购方会更积极的拥抱并购重组方式,优质项目也会更越来越多,这对并购方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对并购方来说,逆周期扩张考验的不仅是野心,更是实力。同时,注册制的全面开启,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新举措,也为并购市场业务提供了新的契机。

长期来看,并购退出有望成为国内创投机构项目退出的主渠道。挑战与机会并存,尤其是行业白热化“内卷”洗牌带给了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企业。

并购重组,从谨慎到做多的时间窗口已经来到

 

04

A股,静待来年花又开


这是一个神奇的市场。

神奇之处就在于A股相当稳定,可以多年不涨。2023年,全球主要股市要么再创新高,要么在创新高的路上策马狂奔,如美国道琼斯指数于20231220日创有史以来新高,达到37641.3点;日本日经225指数于20231120日创有史以来新高,达到33853.46点;印度孟买SENSEX指数于20231220日创有史以来新高,达到71906.66点。而A股市场,自从2007年第一次站上3000点之后,十几年来一直在打3000点保卫战,年末已经退到打2900点保卫战了。

这次大跌,又引起了一片躁动。

不过,也只能仅此而已。A股一路探底,各大指数及个股接连跳水屡创新低,看似惊险刺激,但放在A股漫漫长河的历史范畴来看,一切又显得那么稀疏平常。

当然,A股市场也不是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如果用年度新上市公司数量、年度融资总额、年度大股东减持套现总额、年度造假公司数量、年度中小股东亏损总额、年度中小股东人均亏损额等指标衡量,A股市场都是遥遥领先的。

A股如此神奇,与顶层制度设计密切相关。融资市的定位无需多言,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为企业解困,替大股东解围,没有平衡好投资端的利益。尤其是注册制下IPO大放水,叠加量化和转融通的做空铡刀,IPO所过之处几乎寸草不生,韭菜根几乎都被收割殆尽。

现实越残酷,希望就显得越美好。

我们依然坚持认为:A股在战略上前所未有的被需要,形势所迫将倒逼改革迈向深水区,最悲观的时刻已经过去。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相信社会各界经过理性博弈终将形成向上的合力。2024年,希望A股能稳稳的站上3000点,从此别再掉下来;梦想是最好能到3500点以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连续下跌之后,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底部区域,不少行业的优质公司性价比凸显,叠加全球性流动性拐点临近,2024A股市场整体性机会已经大于风险,优质龙头资产有望估值回归,聪明的长线资金或许已开始谋篇布局,市场修复性行情一触即发,结构性机会已经浮现,关键在于如何把握。

谨慎乐观的同时,要敬畏市场,要敬畏风险。尽可能选择那些行业向好、调整充分、估值合理、业绩持续增长的优质龙头,坚持“价值投资、趋势操作”。

短期而言,看好超跌的新能源如光伏、能源金属等行业优质个股,受益于金融强国建设、并购重组预期以及活跃资本市场需要的券商及券商服务行业优质个股;长期而言,看好受益于老龄化并具备核心能力的中药、创新药等行业优质个股,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大消费如调味品、化妆品等行业优质个股,看好具有核心技术的大科技,如AI、氢能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优质个股。

 

05

警惕风险,小心驶得万年船


去年我们提示风险:“对流动性不足的资产保持谨慎,尽量规避;对长期不能带来现金流的业务扩张,尽可能保持谨慎;对投资收益率保持理性预期,尽可能保持主动止盈能力”。2024年,我们继续提示上述风险。

2024年,可能存在“中美关系全面恶化,周边及海外局部地区冲击加剧,政策过头引发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下滑不止,海外黑天鹅事件”等风险,需要始终心存敬畏。

 

郑重声明:本文是内部总结与研究,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与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云廷投资发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云廷投资2024年度资本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2024年,是预期开始逐步改善的鼎新之年,转折之年。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这一次周期波动的幅度和时间可能会有点大,但有周期就会有反转;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周期调整反而是机会。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扫码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微博

版权所有 © 上海云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31011402007133号  |  沪ICP备13034849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