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0-11-14 17:57:11
作者: 黄胜国
浏览:
中国本轮去杠杆政策大致可以分为去杠杆、稳杠杆与再去杠杆三个阶段。去杠杆阶段始于2015年,典型事件包括投资者在股灾期间损失惨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陷入危机,在境外疯狂投资的万达集团开始急刹车。稳杠杆阶段始于2018年,中美贸易战与新冠疫情,打乱了中国去杠杆的节奏,“六稳”与“六保”成为了政策主基调,各高杠杆主体都迎来了喘息机会,就连一向融资难的中小企业也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然而,高杠杆不可能长期维持,要么主动降低,要么被动暴雷。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中国再去杠杆迎来窗口期。
中美贸易战升级概率变小
自2018年3月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贸易争端由此开始。之后,双方就此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一直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社会各界当时还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叠加去杠杆政策,市场比较悲观,强力去杠杆,不仅会加剧市场悲观情绪,而且不利于应对中美贸易战。政府因应外部环境变化,对去杠杆政策做出一些调整,转为“稳杠杆”,既是权宜之计,也是形势所迫。
随着时间推移,中美贸易战的结果显示,美国通过贸易战不仅没有降低贸易逆差,反而扩大了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战继续打下去对美国而言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已成定局,民主党拜登当选美国下一届总统,根据民主党与拜登的过往政治理念与对华政策,美国下一届政府延续与升级特朗普贸易战的概率变小。中美双方将在未来1-2年内,都将迎来专注做好自己事情的窗口期。
新冠疫情最糟糕时候已经过去
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完成的名义GDP总量为206504亿元人民币,按一季度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折算为2.96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8%,各经济主体面临巨大的压力。得益于中国成功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以及政府推出与强化“六稳”与“六保”的政策,中国经济从4月份开始稳步改善,今年三季度GDP实现了4.9%的增长,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7%,成功实现由负转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正常化之下,因疫情而出台的一些政策将面临退出的问题。
海外国家在上半年应对疫情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疫苗研发也不断传出好消息,即使今年冬季确诊人数创新高,新冠疫情最糟糕的时候已然过去,全球有望在明年9月份前有效控制住新冠疫情,大规模启动经济恢复与发展。各国因疫情而出台的一些政策也将面临退出的问题。
中国在全球率先成功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也很可能率先退出疫情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
再去杠杆侧重点有变化
去杠杆阶段,体会最深的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尤其是有配资的投资者,有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外海投资较多的民营企业。再去杠杆阶段,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居民家庭等将会有“多么痛的领悟”。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与出台的两项政策都与再去杠杆有关,比如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对应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恒大地产重组被终止对应央行、住建部出台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条红线”规则。
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随后,包商银行的风险处置、包商银行二级资本债是否兑付均颇受市场关注。今日,市场传出最新消息:包商银行65亿元二级资本债因“无法生存触发事件”全额减记。据悉,这是史上首例!包商银行二级资本债全额减记,说明去杠杆远未完成,再去杠杆任务艰巨,行稳致远。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云廷投资立场。本文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与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